5月8日下午3點05分,43歲的三期塵肺病人趙文海離開了人世。
“開胸驗肺”的張海超說,“和趙文海見過兩次,一次是2010年和記者去甘肅古浪采訪;一次是在北京一個會上。他活的信心讓我敬佩。很多塵肺病患者心理消極,但他積極向上,還自主創(chuàng)業(yè)(做手工織品等)!
5月8日下午3點05分,43歲的三期塵肺病人趙文海離開了人世。他預料到自己活不過今年,但怎么也沒想到,死亡來得這么快。
公眾對趙文海的熟知,是因為他的維權經歷。在生命的最后,他多次上訪,并申請勞動仲裁,向法院起訴,要為自己的生命討個公道。
2011年,趙文海帶領著3個工友,從古浪到蘭州,輾轉多個部門,2012年8月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,歷時1年半,他終于勝訴了。趙文海曾希望,能拿到賠償款去換肺,“如果移植不了,就留給孩子吧”。
5月8日下午3點05分,43歲的三期塵肺病人趙文海離開了人世。他預料到自己活不過今年,但怎么也沒想到,死亡來得這么快。
他并不是今年第一個離世的塵肺病人,僅在他所在的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,1年來,就至少已有5名重度塵肺病患者死亡。
最近1年多氧氣袋24小時不離身
昨日,趙文海的家籠罩在一片悲傷之中,妻兒俞小紅在家只有放聲痛哭。他的兒子剛上大學,女兒今年高考。妻子因車禍,腿部截肢已23年,他的死也意味著,這一家人從此失去了依靠。
5月3日下午,趙文海再次被家人送入了醫(yī)院。當天上午,趙文海突然喘不上氣,躺在地上一動不動。妻子和女兒嚇壞了,趕緊把氧氣的壓力調到最大。
最近1年多,趙文海的身體每況愈下,氧氣袋24小時不離身,即使上廁所,也不能間斷吸氧。
他曾有過擔心,并斷言,自己活不過今年。這不是他第一次突發(fā)狀況,發(fā)病前10幾天,他剛出院。
5月3日,趙文海在地上一躺就是兩個多小時。當他意識稍微清醒,俞小紅和女兒一邊幫他充氧,一邊含著淚說:“我們去醫(yī)院吧。”趙文海點頭同意。
趙文海是一個嚴重的塵肺病患者。2004年,趙文海感到氣喘、胸悶。2011年,被診斷為塵肺病三期,這也是塵肺病最嚴重的級別,無法治愈,幾乎已經宣布了死亡。
2012年,趙文海夫婦曾去醫(yī)院要求洗肺,但由于身體太虛弱,被醫(yī)生拒絕。醫(yī)生曾告訴俞小紅準備后事,夫婦倆聽后抱頭痛哭。
趙文海卻一直很樂觀。他曾寫道:”一個人只有一個心臟,卻有兩個心房,一邊住著快樂,一邊住著悲傷,不要笑得太大聲,不然會吵醒旁邊的悲傷!
塵肺“噩夢”充滿了后悔和抱怨
想到自己年輕的生命即將走向終點,趙文海曾充滿了后悔和抱怨。
1998年到2003年,趙文海和同村多人到甘肅省玉門市昌馬金礦打工。采礦、打炮眼,雖然讓他掙了六七萬元,成了村里小有名氣的“先富起來的人”,還是礦上的“先進采礦工作者”。但終日與大量粉塵相伴,讓他怎么也想不到,自己患上了塵肺病,并從此改變了人生。
趙文海感到胸悶、咳嗽、喘不上氣,一直以為是肺結核。直到2011年,才被診斷為塵肺病,并且已經是三期。
2011年,趙文海帶領著3個工友,從古浪到蘭州,輾轉多個部門,2012年8月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,歷時1年半,他終于勝訴了。
縣政府分配給了趙文海一套安置房,妻子在家里開了小賣部,而他則組織了“古浪姐妹手工坊”,負責加工、銷售鞋墊,這也是他們家的主要收入。作為上門女婿,趙文海夫婦的兩位父親,以及兒子和女兒,都需要他們養(yǎng)活。
戛然而止的生命完全沒有征兆
住院的6天時間,對趙文海和家人來說都是煎熬。俞小紅已經不記得趙文海出現(xiàn)了多少次呼吸困難了。
后幾天,每天晚上趙文海幾乎都喘不上氣,睡不著覺。他不得不跪在地上,呼吸稍微正常了,再躺倒床上休息會,如此反復。家人的眼淚則一直打著轉。
跪著睡覺,站著睡覺是很多塵肺病患者不得已的選擇。趙文海曾感慨:“幾乎只能吸氧度日,每走一步都憋氣厲害,幾乎要命!”
最后住院的幾天,晚上睡不著,他和妻子聊起了人生,沒說五六分鐘話,就喘不上氣,要大口吸氧:“我要死了,你們怎么辦,你殘廢,兩個小孩還在上學!
俞小紅則趕緊打斷他:“你要活著。”
最后幾天,俞小紅察覺到了趙文海病情的不正常。但即使這樣,趙文海也沒想到這么快,就走到了人生的終點。他本以為自己能多活1年,因為他想看到兒子大學畢業(yè)參加工作。
在趙文海去世的當天上午,病友周俊山、張?zhí)竭前去探望。周俊山是一位塵肺病二期患者,與趙文海家住同一個鎮(zhèn)。他至今還想不通,趙文海為什么去世得那么突然。
8日上午,周俊山和張?zhí)饺タ赐麜r,趙文海還下床迎了他們。趙文海說,他可能活不過今年。俞小紅也說,當天早上,趙文海還自己刷了牙,完全沒有死亡的征兆。
中午,周俊山又去看望了同在一棟樓住院的5名塵肺病患者,俞小紅則回家為趙文海準備午飯。下午1點多,俞小紅突然接到醫(yī)院的電話:“趕緊過來,人不行了。”
病發(fā)時,張?zhí)秸谂惆橼w文海,“兩個人正在吹牛,突然他就不行了”。
兩個小時的搶救,最終也未能挽回趙文海的生命。
河南農民張海超,在一家耐磨材料廠打了三年工,患上了“塵肺病”,從2007年底踏上職業(yè)病維權的艱難征程。2009年6月,他近乎悲壯的“開胸驗肺”震驚全國。在媒體的關注和追蹤下,當?shù)卣疤厥绿剞k”,2009年9月,張海超后來透露,他獲得職業(yè)病賠償共有120萬元。
幾年來,張海超的肺功能逐年惡化,出現(xiàn)了塵肺并發(fā)癥。2013年6月28日,他在無錫做了肺移植手術。張海超告訴成都商報記者,他的120萬元賠償已經花去90萬元,剩下的30萬元也支撐不了幾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