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多年超采,衡水地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漏斗區(qū),每年地面平均沉降5厘米,3%至5%的機井報廢。去年,衡水被國家確定為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,到2017年,該市計劃建成地下水壓采替代水源工程和河渠坑塘連通水網,力爭減少深層地下水開采8億立方米左右;到2020年,實現地下水采補基本平衡,水環(huán)境持續(xù)改善。為此,衡水舉全市之力,通過推廣節(jié)水農業(yè)、開展工程蓄水、探索科學管水新辦法等舉措,綜合治理地下水超采。
衡水是全國小麥主產區(qū)之一,小麥種植用水占農業(yè)用水量的近80%。為此,該市大力推廣節(jié)水抗旱小麥品種,實施農機、農藝、良種、良法結合,配套推廣土壤深松、秸稈還田、播后鎮(zhèn)壓等綜合節(jié)水保墑技術,不僅能實現小麥穩(wěn)產,還可使小麥由澆三水減少到澆一水。
該市還有計劃、有步驟地進行農業(yè)種植結構調整,壓減冬小麥種植面積,改冬小麥、夏玉米一年兩熟制為種植玉米、棉花、花生、油葵、雜糧等一年一熟制,實現“一季休耕、一季雨養(yǎng)”。鼓勵發(fā)展青貯玉米、苜蓿等飼草作物!巴ㄟ^這些綜合性措施,全市有望每年減少農業(yè)用水2億立方米以上!睂O國龍說。
近日,在衡水市鄧莊鎮(zhèn)索瀘河蓄水引灌工程現場,十幾臺大型機械正在進行擴挖清淤作業(yè),為將黃河水引至索瀘河作準備。桃城區(qū)水務局局長李文安說,項目建成后河渠引蓄水能力將達400萬立方米,可控制水澆地面積3.3萬畝,有效減少地下水超采。像這樣的地下水超采治理項目,在衡水有40多個,目前已全部進場施工。這些工程完成后,衡水每年將引黃河水約7000萬立方米,引崗黃水庫水約1.5億立方米,引衛(wèi)運河上游汛期棄水和冬季過境水約4000萬立方米。
衡水去年治理了600多座坑塘,到2017年將對7000多座坑塘實施清淤擴容整治,并建設河渠蓄水、水系連通等工程,在輸水渠道沿線及蓄水坑塘周邊,一并建設高標準灌溉工程。
在加大力度引蓄地表水的同時,衡水還積極探索科學管水新辦法!耙惶嵋谎a”制度是桃城區(qū)首創(chuàng)的管水模式!耙惶帷本褪前凑詹煌挠盟繉⑺畠r提高不同的幅度,“一補”就是將因水價提高多收的錢補貼給用水量少的用戶!斑@項制度使農民的思想意識由‘要我節(jié)水’變?yōu)椤乙?jié)水’!碧页菂^(qū)速流村黨支部書記王占羊說,這也讓農民自覺壓縮了高耗水、低收益作物的種植面積,重點發(fā)展高效經濟作物。經測算,“一提一補”制度實施后節(jié)水率達到20%以上,每年每畝可節(jié)水50立方米。
下一步,衡水將在全市推廣“一提一補”激勵機制。為了健全基層用水服務網絡,該市水務部門還建設了鄉(xiāng)鎮(zhèn)水利站54個;農業(yè)部門建立了56個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服務站、近50個冬小麥保護性耕作技術服務站。同時,形成了涵蓋水權確權、用水定額、用水計量、工程產權、項目建設、資金管理等的法規(guī)政策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