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省紀委22日晚間發(fā)布消息,經(jīng)河南省委批準,河南省三門峽市市委書記楊樹平涉嫌嚴重違紀,目前正接受組織調(diào)查。而諷刺的是,22日的官方三門峽日報頭版,還刊載有楊樹平頭天參加“市委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”的報道,以及他在“市委六屆八次全體(擴大)會議”上的講話。(7月22日,中國新聞網(wǎng))
前一天還在報紙、雜志大談為政反腐,第二天就被爆料涉嫌“以身試腐”,這前與后的巨大反差、反腐“斗士”與腐敗官員的驚天逆轉,不異于一顆重磅炸彈,一經(jīng)報道就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無數(shù)網(wǎng)民的眼球。“為政就要誠信忠誠、襟懷坦白”的余聲未消,言之鑿鑿、慷慨激昂的音貌猶在,卻一頭栽在曾經(jīng)厲聲反對的事情上,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,無疑成了為人恥笑的莫大諷刺。
反腐官員落馬是諷刺,其實更是警示。試想一下,如果不是楊樹平接受組織調(diào)查,單從其發(fā)表的言論來看,我們會不會輕易的被誤導,相信他是一名“清官”呢?隱藏的程度越深,麻痹的手段越高明,就越能干擾我們近距離的接近事實真相,從而被隱瞞、被欺騙。很顯然這帶有一種危險性,極大程度降低了腐敗官員被發(fā)現(xiàn)的幾率,進而縱容一些說得到、做不到,唱功好、做功差的腐敗官員。
一面反腐、一面卻又涉腐,嘴上滿滿都是責任擔當,腦中卻只有利益得失,表面是一身正氣,實際卻是烏煙瘴氣,而當人們被謊言和假象欺騙的時候,一旦被揭穿,其中的心理落差會讓人一時難以適應。我們看到從廖永遠到楊衛(wèi)澤,昔日高聲反腐的官員一旦落馬,不僅讓自身淪為笑柄,更將黨紀國法、制度條例置于尷尬的境地,嚴重損傷了政府和公務人員的公信力度。
做清官是一心向黨、公心為民的底線要求,兩袖清風是黨員干部堅實思想觀念、筑牢精神支柱、滌蕩作風狀態(tài)、明確宗旨意識的正向催化,絕不是靠演技和粉飾就能夠瞞天過海、相安無事的。務為不久,蓋虛不長,唯有真正的清官才是政治上靠得住、作風上過得硬、經(jīng)得住實踐、黨和人民考驗的好干部。
其實,想做清官并不難,只要心中有黨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責、心中有戒就可以稱得上是清官,黨員干部要謹記做清官的要義、精髓,莫打著“清官”的旗號行腐敗之事,要握緊戒尺、心存敬畏,把廉潔從政作為第一標準、第一要求、第一底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