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燕趙大地上,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僅有2560人的村莊,在支部書記李白娃的帶領下,利用三年時間累計投資2億元建立了河北省第一家農村股份制制革企業(yè)。公司固定資產達8000余萬元,年銷售收入突破3.5億元,利稅2704萬元,共交納稅金750萬元,步入省“十強龍頭企業(yè)”行列。全村人均收入達到4500元,一躍成為無極縣首富村。李白娃連續(xù)三年被評為縣優(yōu)秀支部書記,1998年以來先后被評為市勞動模范、省勞動模范和全國勞動模范。
“沒有李白娃,就沒有齊盛公司,更沒有咱齊洽村民的今天”。筆者走進齊洽村,到處聽到村民這發(fā)自肺腑之言,我們也真切感受到了這位50來歲的農家漢子想民、愛民、為民、富民,真正走進了農民心中。
一顆螺絲釘,一座致富橋
毅然決然選擇了后者
李白娃原是省會一家國有企業(yè)的技術工人 ,1986年毅然 回村搞起了皮革行 當。 用他的話說 , 在國營企業(yè)我相當于一顆螺絲釘 , 但農村的天地 更廣闊 , 我要做一 座農民通向致富的橋 。 這是他的第一次思想飛躍 ;卮搴笏吹蕉鄶祽糁活櫦庸 , 缺少配套的營銷渠道 ,于是走遍大江南北 , 打開了湖南 、福建等地的皮革市場 , 搭起產銷之橋這不僅讓加工戶嘗到了甜頭 , 自己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。他那全新的觀念和廣博的見識啟發(fā)著齊洽村人 。19 % 年 , 他當選為村支部書記 。親朋好友說他 “ 放著幾十萬元的買賣不干 , 去大隊掙幾百塊錢 , 真是傻透 了 。” 李 白娃卻認為一個人富了不能忘記鄉(xiāng)親 , 應該帶他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。他說服了家里人 , 決定挑起村支部書記 這副重 擔 。這是他思想的又一次飛躍 。他上任不久 , 國務院下達《關于保護環(huán)境的若干規(guī)定》, 小制革就在取締之列 , 齊洽村民議論紛紛 , 李白娃也整天思考著這件事 , 小制革是賺了一點錢 , 但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 , 造成產品質次 、價低 ,為什么不能通過改組 、改造 、改制 ,組建皮革公司 , 統(tǒng)一治理污染 , 推進 集約化生產 ,來實現(xiàn) “死”中求“ 活” 呢? 他多次召開班子會 , 黨員代表會 , 分析形 勢 , 統(tǒng)一思 想 , 決定規(guī)模經營統(tǒng) 一治污 。只有這樣 , 制革才有出路 , 這是他思想的第三次飛躍。
李白娃大膽的設想得到了縣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,并派來有關部門領導和技術人員幫助起草章程 , 確立模式 , 進行論證 。最后經省 、市有關部門批準 , 于1997年5月開工建設 。但由于資金缺乏 , 大多數群眾對集體企業(yè)持懷疑和觀 望態(tài)度 , 基建不能全面開工 , 李白娃毅然從家中拿出30萬元 , 支持搞基建 。 在他的帶領下 , 村委會 、村支部一班人紛紛解囊 , 有的 5萬 、有的10萬 , 很快就籌到 了百萬元 資金 。 原有的制革戶見村 干部這樣有信心 , 也紛紛集資人股 。三個月時間 ,投資 190萬元 ,占地50畝 ,擁有56個車間的河北 省齊盛皮革股份有 限公司廠房峻工 。1997年9月企業(yè)通 過省環(huán)保部 門驗收 , 成為全省關 停 “十五小” 以來 , 第一家被批準 正式生 產的制革企業(yè) , 為全 省制革業(yè)創(chuàng)出了一條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路子 。公司在管理上注重把國有大企業(yè)的規(guī)模優(yōu)勢與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的靈活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 ,實現(xiàn)了產權明晰化 、投資 多元化 、決策機制民主化、風險責任分散化 、利益分配直接化 、市場 交易規(guī)范化 、宏觀調控間接化的現(xiàn)代化管理模式 , 并形成了規(guī)模 、環(huán)境 、 質量 、 效益 、 市場 加工等五大優(yōu)勢 , 為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 發(fā)展創(chuàng)了一套 嶄新 的經營機制 。隨著齊盛公司的發(fā)展壯大 ,不僅拓展了全村人員致富門路 , 還解決 了周 圍20多個村子剩 余勞動力的就業(yè) 問題 , 僅 制革從業(yè)人員即達 600余人 ,并帶動起運輸 、飲食服務 、機械修理 等相關行業(yè) , 齊洽村成為省 、市發(fā) 展集體經濟的排頭兵 , 被省里命名為 “ 省鄉(xiāng)鎮(zhèn)工 貿示范小區(qū) ” 。
在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下 , 齊盛公司效益 沒有滑坡 ,還有適度增 長。 其秘訣在 于李白娃獨特的經營理念 。他認為企業(yè)管理者必 須走出去 , 要到省內外 、國內外了解產品 ,了解客戶 , 了解行情 , 產品不僅要適應市場 , 而且要 引導 市場 。據此 , 李白娃走活了四步棋 。首先 ,公司籌措200萬元 , 購 進大中型先進制革設70多臺 , 進行技術更新 。 其二 , 多次聘請荷蘭 、臺灣等 國家和地 區(qū) 的制革 專家來公司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。1999 年生產皮革每平方尺增長1元 。 其三 , 栽上梧桐樹 , 引來金鳳凰 。1998年齊 盛公司投人20萬元完成基建工 程 , 并提供許多優(yōu)惠條件 , 吸引臺商陳福田建成了獨 資企業(yè)一一金炬皮革公司 。該公司的建成 , 大大提高了齊盛產品的質量 。其四 , 吸引國有大企業(yè)的管理經驗 , 為自己 “ 輸血 ” 。 1999 年 , 與石 家莊田通集 團投 資 60萬 元合資組建 了 “ 天同齊盛皮革 股份有限公司 ” , 把現(xiàn)代企業(yè)的科學管理與公司經營相結合 , 給企業(yè)注入了活力 , 這就是齊盛不衰的原因 。另外 , 為延伸產業(yè)鏈條 , 經上級批準 , 齊盛公司已開工建設占地180 畝 , 集化工原料 、革制品 、原皮為一體的皮革綜合交易市場 。 同時 , 他又帶頭吸引社會多資金 , 投資70萬元興建 了皮革制品精細加 工企業(yè)。 由于 李白娃 的遠見卓識 , 公司的經 濟效益有 了較大提高 , 年產值達 3.5億元 , 產品價格提高10% , 產值利稅增加3% 。
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 , 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 ,確實讓李白娃露出了笑臉 。但著眼于經濟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 , 著 眼于人口 、經濟 、環(huán)境的良性循環(huán) , 實現(xiàn)物質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雙豐收 , 才是李白娃的夢想 。首先 , 他著力于計劃生育觀念的轉變 。 村里 制定了就業(yè) 、養(yǎng)老保險等一系列優(yōu)惠措施 , 使齊洽村的計劃生育工作扭 轉了被動局面 , 步入了先進行列 。 其次 , 著力于教學 條件的改善 , 在增加教師工資 , 免收學雜費基礎上 , 為建成一流的學校 , 他們準備投資 30 多萬元 , 建高標準教學樓兩座 。 第三 , 著力于基礎設施的完善 。 兩年來 , 村里累計投資30 多萬元 , 新建水泥路 8條 , 總長750 米 ,村內五縱四橫的框架已經形成 。一個現(xiàn)代化的新農村正 向我們走來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