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海拔1200米的壽長寺村,祖祖輩輩深居大山之中。任光陽 攝

壽長寺村新居遠景。任光陽 攝
長城網訊(記者 馮立華 任光陽) “你們快別折騰了,肯定都不行!比ツ3月28日,省人大常委會駐村工作隊一來到阜平縣石灘地村,村民孫進國這樣說道。如今,他竟然率先打了一個漂亮的“生活翻身仗”,日子一天比一天好,現在的他180度大轉彎:“我們信了,工作隊是真來帶著我們過好日子的!
和孫進國一樣,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駐阜平縣石灘地村、壽長寺村、上堡村三個深度貧困村的村民正走在從“熬日子”到“過日子”再到“奔日子”的脫貧之路上。省人大常委會駐村工作隊的到來,是他們生活改變的一個關鍵時間節(jié)點。

憧憬著新生活,高小三、賈改榮夫婦喜笑顏開。任光陽 攝
從春到冬,短短數月中,工作隊四處奔忙,無休無止:
修道路、建塘壩、做產業(yè),一件事一件事地分析,一件事一件事地找到制約因素和矛盾點,逐個研究破解辦法,拿出具體措施,明確分工、步驟和時限;
算收入、舉實例、談發(fā)展,將黨的好政策、村里的新變化一一擺上“桌面”,堅定鄉(xiāng)親們脫貧致富的信心;
管大棚、看長勢、忙銷售,多少個深夜,駐村工作隊隊員為豐收的木耳計劃著,田間地頭他們忙碌的身影在夜幕中被無限拉長;
……
或是走家串戶,或是利用趕集、開會的機會,或是在田間地頭與農民座談,三個駐村工作隊對上堡村292戶776人,壽長寺村170戶512人,石灘地村337戶984人的種植養(yǎng)殖、外出務工經商、生活狀況等一系列情況,都有了底數。

省人大常委會駐石灘地村第一書記白志國(右)和村民在設施大棚里摘木耳。任光陽 攝
一點一滴總關情。干部和群眾的距離近了,掌握的實情就更多,開展工作的針對性也就更強,和村民的感情更深了。上堡村村支部書記孫燕飛說:“省人大駐村工作隊既講政治又講感情,以村為家,把鄉(xiāng)親們當成親人,他們可不是普通的工作隊,他們既是宣傳隊,更是戰(zhàn)斗隊。他們敢打硬拼,帶頭沖鋒,帶著我們把村里的工作捋順了,把鄉(xiāng)親們的心氣帶起來了,干勁兒鼓起來了。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,我們充滿信心!”

省人大常委會駐村工作隊隊員日志。任光陽 攝
從扶貧到扶志,從生活環(huán)境到精神風貌,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定點幫扶的三個深度貧困村正在發(fā)生著昂揚而深刻的改變:由山泉水灌溉而得名的山泉木耳,今年在三個村累計種植74畝、84.15萬棒,成了貧困戶增收的主渠道、聚寶盆,其中,今年壽長寺村有73名貧困務工人員,人均收獲勞務費1734元,30戶貧困戶參與分紅,每戶1000元,增收效果明顯;百姓祖輩輩出行的老大難問題得已解決,三個村的通村道路均已通車;壽長寺新村住宅樓9月分了房現在已經拿到鑰匙,上堡村和石灘地新村住宅樓這個月也已分了房很快就會拿到鑰匙。百姓的居住條件正在發(fā)生著大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