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囡趴在媽媽的懷里,打著細呼嚕睡得正香,她身上的粉色連體小紗裙,在陽光下泛著光亮。
小囡是近年來浙江最大的拐賣兒童案中被解救的孩子之一,她也是其中唯一的女嬰。
2015年4月4日,浙江警方在溫州蒼南靈溪雙益小區(qū)邊一老房子內(nèi)抓獲正在進行拐賣兒童交易的章某、朱某等9人,解救出1名男嬰,自此揭開一樁震驚全國的特大跨省拐賣兒童案。
2016年11月,溫州市中院對其中25名被告人公開宣判。
此案共涉及27名嬰兒,16名嬰兒被解救,其中6名男嬰被暫時安置在蒼南福利院。隨著案件深入,蒼南警方后又解救出一名女嬰。
如今3年過去了,當(dāng)年被解救的孩子們過得怎樣?我們隨民警回訪了孩子們。
小囡
“那天,我和愛人是一路跑著趕到福利院的”, 小囡媽媽說起第一次見到小囡的那一刻,語氣里帶著興奮。
3年前的一天晚上,她偶然聽到消息,說福利院有幾個孩子正尋找收養(yǎng)人家。
她樂壞了,立刻告訴了老公。
她和老公婚后多年未育,第二天一早,夫妻倆就跑到福利院看孩子。
幾個小寶寶,并排躺在小床上,一個個看上去很乖。
寶寶們閉著眼睛在睡覺,當(dāng)他們看到睡得正香的女嬰時,她突然睜開眼睛,“烏溜溜的眼珠一直盯著我,沒移開”。
也許這就是冥冥中的緣分吧。
“我們越看越愛她,覺得她就是我們家的孩子,找了好久,終于才找到!”他們趕緊辦了手續(xù),生怕慢一步,女嬰就被人“搶”走了。
回家路上,小囡媽媽抱得有點累,想換老公抱,沒想她手剛一松開,女嬰就張開小嘴哇哇哭,“一摟緊,她就安分了”。
這是初為人母的她,第一次對懷里的小生命感到心疼,“這么小,就這么沒有安全感,要抱著才有安全感吧”。
當(dāng)年這些被解救的孩子,最小的還沒有滿月,最大的也只有3個月大,和同齡孩子相比,顯得又黑又小。
“這些寶寶在被解救前,都受了很多苦。” 蒼南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王榮說,為了躲避偵查,人販子將孩子安置在山上無人居住的廢棄房屋內(nèi),環(huán)境十分惡劣。民警破門而入時,無數(shù)巨大的蚊子正在黑暗中肆虐。
其中一名嬰兒剛送來時才6斤重,體檢后發(fā)現(xiàn),其實已經(jīng)3個月大了。在醫(yī)院里放了半個月,重了2斤,每天喂七八次奶都不夠……
死胡同
孩子被解救后,一開始,所有人都想著把孩子送回親生父母那。
蒼南刑偵大隊民警們奔赴千里之外,努力尋找每一個嬰兒的親生父母。
很快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這是一個“死胡同”。
要找到親生父母,就要追溯源頭,查清楚孩子們到底來自哪。
“這些嬰兒被解救時,都已經(jīng)經(jīng)過多次轉(zhuǎn)手、層層加價,再販賣到福建、浙江等地方。
因為經(jīng)手孩子太多,幾個主犯都記不清每一個孩子的來歷,“比如,他交代交易了5個小孩,但是從哪里買來的,他自己都糊涂了!
七個嬰兒中只有兩個孩子的身份,找到了答案。
一個來自蒼南本地,因為母親未婚先孕,賣掉了孩子,案發(fā)后,家人領(lǐng)回了孩子;還有一個男嬰的父母是涉案人員,父親被判刑,母親則判了緩期。
男嬰的家就在中緬邊境的瀾滄江邊。
王榮趕到了云南,跨過瀾滄江后,走了20公里山路,沿途都是深不可測的懸崖峭壁,車子整整開了兩個多小時。
到了孩子家,王榮倒吸一口涼氣:屋子是簡易的大棚,兩個石頭支口鍋就是廚房,泥地上還有膽大的老鼠在爬……
王榮他們還特地在山下買了禮物:大米雞蛋油鹽醬醋,孩子母親接過禮物,原本板著的臉笑了。
但當(dāng)聽說孩子要送回來,女人又收起笑板回臉,“送出去就不要回來了!她爸爸坐牢,我也養(yǎng)不起!
回來時,王榮的心,一路都很沉重。
最好的安排
為了讓孩子們回家,當(dāng)?shù)鼐絼佑孟冗M的DNA甄別系統(tǒng),但一一比對后,均找不到對應(yīng)的DNA樣本。
據(jù)嫌疑人招供,大部分嬰兒都是父母親手交易的。
既然是棄嬰,那么他們的親生父母自然不會去找尋,也不會主動到公安機關(guān)錄入DNA以備甄別。
因此,孩子們的DNA均無法比對成功。
這些回家難的孩子,只好暫時待在蒼南縣福利院。
在福利院,一開始,他們的名字都由一些代碼組成,都是用解救地做“標(biāo)示”:比如福安錦雞隆、臺下內(nèi)、高速口等。后來,福利院給他們按百家姓排序取了姓氏。
2015年底,蒼南福利院、蒼南縣公安局收到來自民政部、公安部《關(guān)于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(yǎng)工作的通知》:查找兒童生父母或其他監(jiān)護人12個月后無果的,可以被收養(yǎng)。
消息一公布,報名的市民很多,一天之內(nèi)有上百電話打進來。
收養(yǎng)細則也很嚴(yán)格,比如家庭環(huán)境,家里是民房還是套房。套房的話有幾間,是否有子女、有沒有犯罪記錄等。
民警和福利院人員還要實際走訪,了解每個家庭的收入情況,找尋合格的收養(yǎng)和寄養(yǎng)家庭。
最終定下6戶家庭,戶主年齡在35歲到40歲之間,職業(yè)有商人、有公務(wù)員、老師等。
那個當(dāng)時王榮想送回母親身邊被拒的男嬰也找到了一戶家庭寄養(yǎng),如今他也已3歲了,健康而快樂。
有了自己的名字
隨著被收養(yǎng)或寄養(yǎng),福利院給孩子們臨時取的姓氏也被更改,他們成了那些家庭真正的一員。
小囡有了自己的名字。
對這些家庭來說,家里多了一個小生命,除了開心之外,當(dāng)然也有當(dāng)爸媽的各種囧事。
小囡媽媽把孩子抱回家,洗了澡,換上早備好的嬰兒裝,這才發(fā)現(xiàn),小囡哭起來愛摸耳朵,仔細一看嚇了一大跳:孩子兩只耳朵腫脹了,耳廓里濕濕的。
夫妻倆急忙抱孩子趕到醫(yī)院,大夫診斷后大聲斥責(zé)他倆,“怎么養(yǎng)孩子的?兩只小耳朵都發(fā)炎了!”
夫妻倆面面相覷,愣是沒敢向醫(yī)生明說孩子是他們收養(yǎng)的。
雖然毫無血緣關(guān)系,但愛沒有邊界。
“她喜歡玩具,自行車、積木、布娃娃……玩具買了一百多個了,她的小堂哥都妒忌,每次回家都和大人大鬧一場,說為啥妹妹玩具比他多得多。”
今年,小囡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(jì)了,或許還在襁褓時就承受了和母親別離,小家伙對離別特別敏感。
小囡媽媽說,年初本來要帶女兒去幼兒園報名,可小囡一直哭啊哭,哭得他們心都碎了,“沒辦法,只好把她又帶回來,等到下半年再說……”
王榮看著眼前這個快樂的小女孩,有點恍惚,他第一次看到她還是在襁褓中。
那天,小囡媽媽抱小囡又來到公安局做DNA比對,她有點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“民警同志,這次是有結(jié)果了?”
小囡媽媽害怕失去小囡。
“一方面,我當(dāng)然希望孩子能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?捎趾ε乱坏┍葘Τ晒Γ揖鸵ニ,心里真的很矛盾”。
為了迎接小囡的到來,這個家付出了很多。
小囡媽媽曾經(jīng)裝成“假懷孕”,整整八個月躲家里沒出門,直到八個月后,她抱著小囡出現(xiàn)在人們視線中,說這是她和愛人生的女兒……
“或許,她長大后會發(fā)現(xiàn)以往的秘密,但對我們來說,這些都不重要了,她已經(jīng)開始新的人生……”
其他幾個孩子也和小囡一樣,有了自己的名字,有了自己的家,有了愛他們的父母。
雖然未來某一天,也許他們會知道自己的身世,也許他們的親生父母會來找他們,但這份來自蒼南的愛,相信永遠都在保質(zhì)期……
都市快報記者 程瀟龍文/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