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的首年,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如何開局?回顧過去一年立法工作,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立法規(guī)劃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:2018年的立法呈現(xiàn)“分量更重、節(jié)奏更快、力度更大、要求更高”的特點。
通過法律案最多的開局之年
記者了解到,過去一年,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憲法修正案1件,制定法律9件,修改法律47件次,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3件,正在審議的法律案11件。
這也是歷屆常委會履職第一年審議通過法律案數(shù)量最多的一年。
據(jù)悉,甫一履新,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即面臨對立法規(guī)劃統(tǒng)籌安排的任務。2018年9月,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(guī)劃對外公布,立法規(guī)劃提出的第一類項目(條件比較成熟、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69件)和第二類項目(需要抓緊工作、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47件)共計116件。
注重憲法實施和監(jiān)督
值得關注的是,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還將推進憲法實施和監(jiān)督工作擺在突出位置。
2018年6月22日,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職責問題的決定,明確由其行使原由法律委員會履行的統(tǒng)一審議法律草案等職責,并增加推動憲法實施、開展憲法解釋、推進合憲性審查、加強憲法監(jiān)督、配合憲法宣傳等工作職責。發(fā)揮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的職能作用,在統(tǒng)一審議法律案時,加強合憲性審查,確保常委會通過的法律、決定、決議符合憲法規(guī)定和憲法精神。
為落實憲法修正案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新一屆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《英雄烈士保護法》,依法維護英雄烈士尊嚴和合法權益。
2017年12月,《英雄烈士保護法(草案)》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審。2018年4月27日,《英雄烈士保護法》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全票通過。這意味著,該部法律從立項起草到二審通過僅9個月的時間,跨十二屆、十三屆兩屆常委會審議。
這也是人民英雄紀念碑首次入法,該立法對健全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的民事、行政、刑事保護制度,特別是建立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公益訴訟制度具有重要意義。
立法與改革關系更為密切
據(jù)記者梳理,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項目當中,過半數(shù)立法項目與改革密切相關,立法與改革的關系更為密切。
以機構改革為例。為平穩(wěn)有序調整法律規(guī)定的行政機關職責和工作,避免因法律尚未修改而影響改革進程和相關工作,確保機構改革在法治軌道上有序推進,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委托,法工委起草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法律規(guī)定的行政機關職責調整問題的決定。
2018年4月,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一次審議通過。這個決定從研究到通過僅用了短短1個月時間,保證機構改革與立法做到“無縫對接”。
而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推進,去年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》的修改都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并通過,將此前改革中的舉措上升為法律固定下來。
對于立法與改革的關系,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在接受采訪時曾談到,40年來我國的立法工作和改革開放一直是相伴而生、相伴而行的,在當前全面改革開放和全面依法治國同時推進的新形勢下,不僅要將“細化”和“詳盡”作為現(xiàn)階段提高立法質量的一條基本要求,還要發(fā)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,“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相一致絕不意味著立法僅僅是簡單的、單純的‘符合’改革決策就行了,而是要通過整個立法程序使改革決策更加完善、更加周到。”喬曉陽說。
數(shù)讀
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
工作量知多少
過去一年,審議通過憲法修正案1件,制定法律9件,修改法律47件次,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3件,正在審議的法律案11件。
2018年9月,本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(guī)劃對外公布,立法規(guī)劃提出的第一類項目(條件比較成熟、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69件)和第二類項目(需要抓緊工作、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47件)共計116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