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四月在“我為黨的二十大建言獻策”網(wǎng)絡平臺(人民網(wǎng)、人民日客戶端)開通之際,很多人提出了加強學生道德法制、心理健康、動手能力、科學實驗興趣等方面的教育的建議,從中可以看出學校教育在這些方面存在的重大缺陷,學生不能得到全面發(fā)展。事實上課程安排是沒有問題的,只是沒有如實進行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考試這個指揮棒在起作用,現(xiàn)行考試制度是單純以文化成績來評價學校和教師的,家長和學校自然就只注重文化知識,忽略其它。而國家發(fā)展的需求要求學生必須德、智、體、美、勞全面發(fā)展。因此必須改善考試制度,豐富考核形式,以此來促使學校重視學生綜合素質,實現(xiàn)學生全面發(fā)展。
一、將實驗操作、信息技術、體育技能課程以合適的比重納入期末考評范圍。
以上項目實施起來,跟文化測試相比存在一定難度。文化課:一張試卷、一場測試即可完成,省時省力。而實驗操作需要教師認真觀察每一名學生的操作步驟,幾乎一名學生就需要一位監(jiān)考教師,耗費大量人力、時間。體育也是類似,即使一名教師可同時監(jiān)測幾名學生,但需測試的項目不止一項,同樣費時費力,這應該是這些課程沒有納入期末考評范圍的主要原因。為此建議可采取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學生進行測評的辦法,比如抽取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,這樣就簡單多了,只要做到公平公正(必須保證隨機性),完全可以代表學校整體水平進行學校間的評比,以促使各教師認真開展室外活動課、實驗操作課等。最近我縣就組織了一次縣級綜合督導評估,項目包括體育測試,實驗操作、信息技術等,采用的就是這種辦法,效果不錯。學校的體育、實驗等課程明顯加強,這是首次,今后需要繼續(xù),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,以尋求更合適的測評方式。
二、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同樣需要納入考評范圍。
相比之下道德與法治課雖然分值不高但卻已納入考評范圍,且多數(shù)如實進行,問題是考試內容僅僅限于課本內知識,學生只需背背理論就行,對實際品德的培養(yǎng)起不到多大作用,這也是現(xiàn)在人們呼吁加強學生道德品質教育的主要原因。因此建議,雖然是筆試但考試內容要靈活,要有相當比例的課外知識。教師必須要明白,教材只是用來教的,而不是簡單教教材,尤其是品德、心理健康類的知識,更需要靈活、多變,要把教材教活才行,尤其注意與當前的時事政治緊密聯(lián),比如冬奧精神,必須讓更多實際生活中的事例納入考核內容范圍,如品德,可多次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相關活動,如去困難戶打掃衛(wèi)生,到街道進行愛護環(huán)境方面的宣傳活動,疫情期間參加一些志愿服務活動等或是布置相關的校外實踐作業(yè),如家務活動類等,將其日常的實踐行為得以量化記入品德課期末總分值。
關鍵是找到簡單易操作的方式,然后用制度確定下來,沒有什么問題是不可以用公平的制度加嚴格的執(zhí)行來解決的。(作者單位:河北省曲陽縣教體局,曲陽縣人大常委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