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趙人民代表網(wǎng)訊(通訊員李海波 王俊平)10月1日至7日,“三國故地、六朝古都”臨漳縣舉辦“品邯鄲成語 逛臨漳大集”國慶文旅活動。在這場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的盛宴中,“跟著文物游臨漳”作為活動主題之一,引領游客穿越時空,探尋“三國故地 六朝古都”的輝煌足跡。
臨漳,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,承載著千年的歷史沉淀與文明傳承。臨漳古時稱鄴,曹魏、后趙、冉魏、前燕、東魏、北齊先后在此建都,是中國古代都城規(guī)劃肇始地、建安文學發(fā)祥地、佛學弘傳中興地、多元文化碰撞地。鄴城遺址、銅雀三臺、曹魏古柏等歷史遺跡,見證了臨漳的千年滄桑巨變。西門豹治鄴、鬼谷子授徒、曹孟德納賢等歷史故事發(fā)生在這里,如今,走進臨漳,就如同翻開了一部厚重的歷史長卷,每處古跡都散發(fā)著濃厚的歷史氣息。
活動期間,鄴城博物館成為游客不可錯過的打卡地。鄴城博物館位于臨漳縣鄴城遺址北側,館內展示了六朝古都的歷史文物,包括瓦當、盤子、彩陶、石刻碑、陶器、銅錢等,反映了古代鄴城的建筑、文化、藝術和歷史。館內不僅藏品豐富,數(shù)量可觀,更是藏有眾多國寶級文物,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鎮(zhèn)館之寶——銅雀臺青石螭首。這件藝術品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歷史價值,多次走出國門,在世界各地展出,贏得了廣泛贊譽。在國慶期間,游客可以近距離觀賞這一藝術瑰寶,感受其跨越千年的獨特魅力。
鄴城考古隊于2012年在臨漳縣北吳莊村出土東魏北齊至隋唐時代佛像2895件(塊),迄今為建國以來出土佛文物最多的一次,出土佛造像工藝精湛,造像精美,類型多樣,顯示了北朝晚期鄴城作為中原北方地區(qū)佛學中心和文化藝術中心的歷史地位。為了更好地保護好這些文物,臨漳縣在縣城金鳳北大街建造了鄴城考古博物館,方便游客參觀。游客在這里可以一睹這些珍貴文物的真容,感受佛教文化在臨漳這片土地上的深厚積淀。
此次“跟著文物游臨漳”活動將游客帶入一個個鮮活的歷史場景中。漫步在鄴城遺址之上,每一塊殘留的瓦片、每一塊破碎的磚石,訴說著鄴城往昔的輝煌與滄桑。活動中,通過考古專家的講解和展示,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,感受臨漳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魅力。
國慶期間,臨漳縣還精心策劃了圍繞成語文化、潮流演藝、特色美食、非遺展銷等豐富多彩的活動,讓游客在品味歷史的同時,也能享受美食、體驗民俗、感受節(jié)日的歡樂氣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