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感謝法官,我們終于拿到錢了,心里的大石頭可算落地了!”為討薪奔忙的老董在拿到錢的那一刻,話語中滿是對法官的感激。
原來,2024年初,董某等五人在劉某承包的某工地工作。工程完工后,因一時無法結清工人工資,劉某便給董某五人分別打下欠條。后董某五人多次催要工資,劉某卻總以各種理由推脫,無奈之下,董某五人只得分別訴至法院,要求劉某支付欠付工資。
接收案件后,為切實保障農(nóng)民工合法權益,讓其“勞有所獲、勞有所依”,承辦法官迅速著手,展開行動,考慮到五起案件被告相同、案情基本一致,法官決定五案一并調解。首先,仔細查閱了五起案件的卷宗,梳理了其中的關鍵證據(jù)和爭議焦點。鑒于被告劉某的多次推脫,法官決定主動出擊,先通過電話聯(lián)系劉某,了解案件的詳細情況,但電話中劉某依然試圖敷衍,找各種借口強調自己資金周轉困難,短期內(nèi)無法支付工資。
面對劉某的消極態(tài)度,法官沒有氣餒,立即安排了與劉某的當面溝通。談話中,承辦法官嚴肅告知劉某拒不支付農(nóng)民工工資不僅違背道德準則,更明確指出拖欠農(nóng)民工工資的行為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,從民事責任到可能面臨的刑事處罰,逐一釋明。最終,在法官苦口婆心的勸說與義正言辭的剖析下,劉某與董某等五人分別達成調解協(xié)議:劉某十日內(nèi)付清全部欠款。這才有了開頭一幕,董某等五人拿到工資電話向法官表示謝意的暖心場景。
五起糾紛的妥善處理,不僅高效解決了系列欠薪案件,維護了農(nóng)民工的合法權益,更彰顯了法院司法為民的初心與擔當。下一步,易縣法院將繼續(xù)秉持公正司法、一心為民的理念,充分發(fā)揮司法職能,主動作為,努力讓農(nóng)民工“薪”中無憂,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溫度。